成考语文作文的复习应注重善于应用积累的句子和素材,这样才能让文章更饱满。下面摘抄了3篇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希望考生可以合理运用。
1.若我们拂去时间积下的尘埃,抖落掉记忆的残片,放下手中的行囊,抛下腐朽的身躯,那时,只剩下灵魂,而那灵魂会有几何重?
生活多少是有些厚重的,因它我们肩上便有了重量,不过那是作为一个人所身不由己的,也可以说是必要的。这本无可厚非,人人如此。
而问题之所在是关于那些所谓的“附加品”,而这往往都是来自于人本身,例如记忆,承诺,誓言……人是活物,自然会在运动中产生“附加品”,灵魂也是这样。灵魂中的它看不见触不到,所以导致了人们的忽视,那么它便有了堆积的理由,从而加重了灵魂。
渐渐的,我开始觉得遗忘和放弃有时也并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它们会带走一些东西——灵魂的大部分“附加品”。
回忆,就算再过美好,它终究是过去了的东西,总有一天,它会因时间的风化而化作尘埃随风而逝,飘浮着,游荡着,找不到起点,望不到结局,就像一面时钟被抹去了数字,拆掉了指针,变成了一个圆,没有开始也没有最终。但并不是所有记忆都应该以遗忘的方式被人丢弃,人是不能摆脱回忆而活的,就像我们不能再抹掉数字和时钟之后抹掉钟表的轮廓一样,若是那样的话一切岂不是成了一片空白?灵魂需要的不仅仅是清理,它还需要营养品。
人都会有过去,而人的过去不可能是圆满的,有些事我们是终其一生也无法了却的,久而久之,便成了遗憾。而我对于遗憾是选择放弃了的,放弃关于那事所原拥有的一切,那我便不会再为那些没有了却或是没有得到的而感到悲伤、难过,有的便会使释怀了吧。
我的生活中,我的轻松不是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不是游玩之时,不是午后的闲逸。它与生活无关。
我轻松的那一刻是我扔掉了记忆的碎片,拂去了时间的尘埃的那一刻,当零散的记忆参杂着尘埃纷纷扬扬,最终湮没在了时间的洪流中,在那一瞬间,我听见包袱落地的闷响,激荡起了泥土,嘴角上扬,向久别的轻松打个招呼,在那一刻我拥有了轻松。
2.技艺在传递中日益精湛,文化在传递中步入辉煌,科技在传递中发展,人类在传递中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传递无处不在。父母将他们的生活经验传递给我们,老师们把文化知识传递给我们,我们总是活在接受传递与传递者之间,我们总会把接受的事物在我们的心中加以提炼,加以升华,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发展。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传递。从书法的发展中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从古老的篆体,到秦明的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行楷、宋体、草书,最后发展为百花齐放的书法艺术。这一个过程中就包括了一代代人的传承发展,从繁到简,从古到今,一代一代的书法家们有接到前人传递的技艺后,经过自己的思考、研究、创新,扬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为一代又一代,一种又一种好字体,若不经过一代代的传递,仅凭一代人便可以把书法提升到如此高度吗?这显然是天方夜谭。
传递的核心是发展。在小说中常能看到这样一段话“如今为师传你本门武学,望你能把历代祖师传下来的武艺发扬光大”。这种武侠小说的情景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也客观地反映出人类希望通过传递来把学问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今人人都在关注奥运,人人都在期盼奥运,其实奥运的精神也是一种传递,而这种传递也是了为发展,奥运的精神,在一届一届的传递中,从最初的“更快、更高、更强”发展到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奥运精神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渐渐发展出一个包含和平、环保、竞技、理想等方面的现代社会科学体系,在一站一站的传递中,从一个岛园的国民运动会发展到了一个普天同庆,全世界同乐,甚至连战争也要为之停止的盛大节日。而每一站的传递,都蕴含着发展的需要,所以说,传递的核心是发展。
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传递,也见证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传递,我们了解了儒家学说如何在一代代的传递中发展,目睹了如何在传递中壮大。在葵天竺取经,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次又一次的伟大传递告诉我们,传递中需要发展,发展才是传递的根本目的。因此,让我们背负着前人的希望,运用我们的智慧把前人传递到我们手中的东西发扬光大,在历史上留下一笔辉煌的痕迹吧!
3.俗活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滑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终于成为一个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个字。一篇文章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懒惰者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才能在无限的知识中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和成功的人,是一定能体会勤的深刻含义的。
沉默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品格。如果没有沉默,就没有孕育,就没有震荡,就没有突破。蛾在沉默了一冬之后,终于把飞的梦幻变成现实;海在沉默了一时之后,终于把惊涛的壮观推出了地平线。
相信自己是一种精神的充实,灵魂的丰满。精灵般的大黄蜂就是一个世间的智者与精神上的英雄,它用自己的真实行动默默地向世人昭示着;每个生灵,每个人,其潜力都是无限的。不要相信外界的轻蔑与嘲讽,坚守自我,相信自己,最终定可化腐朽为神奇,成就一番非凡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