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成人高考
  • 自学考试
  • 网络教育
  • 开放大学
  • 学历攻略
  • 学历问答
  • 学梯 > 备考攻略 > 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古代文学史2重点笔记整理

    董月 2022-02-21 13:24:04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阶段,其间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作品,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无疑都是学习的重点。

    自考古代文学史2重点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关于散文的笔记

    历史散文

    1、先秦历史散文的概况

    先秦历史散文主要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春秋》是经过孔子编定,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但不只是对历史时间作客观罗列,还表达了对历史时间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以记言为主。

    《战国策》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

    2、《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1)叙事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主要特色。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其充满故事性。

    《左传》中描写了各种人物,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个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还有一些人物,并不是反复出现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形象,反映的是性格中的某一方面。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的个性鲜明。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左传》大量地描写琐事细节,它们在叙事生动和人物刻画方面具有文学意义,增加了叙事的生动传神。

    (2)记言

    《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文典而美”,“语博而奥”。

    《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

    3、《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特点。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如写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胜楚败的原因,结果也写得很全面,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左传》在战争描写中还有许多与整个战局关系不大的事,这些事只是反映了战争的一些具体情状,在战争中并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些细节描写,增加了叙事的生动传神。

    诸子的散文

    1、《孟子》的论辩艺术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孟子》中的论辩文,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孟子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孟子的比喻性推理,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2、《庄子》的寓言性和想象艺术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庄子》由寓言表现出的超常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来象征暗示。《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

    自考古代文学史各章节笔记整理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

    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苏轼诗歌的内容:

    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

    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浓厚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

    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

    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

    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试叙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一.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

    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二.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

    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

    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三.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名词解释:

    江西诗派

    1.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2.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3.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4.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5.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其主要艺术特点有:

    1.喜欢用拗句,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2.“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所谓“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如,《登快阁》“朱弦”、“青眼“一联,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历史典故。

    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

    黄庭坚“山谷体”的总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

    1.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生新”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瘦”洗净铅华;“硬”刚健挺拔。工于炼字是山谷体的特征之一,以善用动词、形容词和语助虚词的炼字法著称。

    2.也有浏亮芊绵的自然晓畅之作,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表现作者晚年历经磨难而不屈服的坚强性格,虽不乏劲峭气格,但运笔自然流畅,语句浅易。

    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

    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

    晏殊的《珠玉词》往往是晚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吟咏春花秋月的闲愁。这类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强烈的字眼,圆融平静,没有激情的烈响,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如《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明净雅致的语言。

    3. 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对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伤感。

    试叙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即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2.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清乐)而写的,慢词是为新声(俗乐)而写的。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宋词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二.对题材的开拓

    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三.以赋为词: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四. 雅俗并存:

    1.“俗”的方面: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言情道爱,表现的很浅尽,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许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如《望海潮》等。

    2.“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

    柳永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

    一.俚俗色彩首先表现在语言的浅近易懂上,他能够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言情道爱也很浅近,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柳词在当时成为最通俗的大众歌曲。

    二.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

    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可从三方面来看:

    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

    2.就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

    3.从创作风格方面说,周邦彦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体物工巧细致,用笔之缜密典丽,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

    试叙周邦彦清真词的艺术特色

    北宋周邦彦的清真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清真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以深契微茫的笔触体物言情,表达曲折深细,心理情感内容得到多层次的展开。

    2.讲究辞章和结构,通过严密的结构使丰富曲折的内容归于和谐统一。如《六丑》这是一首羁旅词,看似咏落花,实为自叹身世之作,在结构、章法上都花了很大功夫。

    3.“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如《金陵怀古》用笔拗奇,给人以深劲之感,一份深感久蕴的怀古情思借景表达,意境浑厚,气韵雄浑,声调激越。

    4.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能雅能俗、也清也丽;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金陵怀古》此词的题旨隐括刘禹锡的《金陵五题》而成;讲究格律。

    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北宋中叶的秦观善于抒情的哀婉词作,是婉约词的代表。他的婉约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灵心善感而寄情深微,如《浣溪沙》以寻常之语,状寻常之事,寄情幽远。

    2.有句皆隽、无字不雅,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景中寓情,情中有景。

    简述秦观词的情致的表现

    秦观词以抒情为主,能化景物为情思,秦词中的情致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1.描写男女之情:如《淮海词》中写“儿女柔情”之作占绝大多数,故有秦词“专主情致”之说。秦词便于女声演唱的那种柔婉缠绵的口吻。秦词善于情景交融来表达感伤的情绪,深具一种袅袅婷婷的情致。秦观的慢词也以铺叙为主展开词情,常在关键的地方插入含蓄优美的景色,使那本欲畅达的感情有所收敛,极富情致和韵味,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

    2. 描写身世之感:如《踏莎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悲苦凄怆之情,选择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运用提炼加工的口语来表达,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在写滥了的题材中创出新意,以情韵取胜。

    试叙“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宋室南渡后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

    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能够把浅俗的文字,组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

    二.“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如《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后期词,多这种愁苦之作,情调入于凄壮悲伤一途,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体”的特殊格调,令人凄怆欲绝。

    三.“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如《渔家傲》。“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

    相关文章

    热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