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 阶级斗争
B. 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尤其是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
A、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十九世纪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C、近代科学成果
D、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研究成果
3、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
A 唯物主义思想
B 辩证法思想
C 可知论思想
D 决定论思想
4、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代表了那种哲学观点
A 相对主义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诡辩论观点
5、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既是宇宙”代表了哪种哲学观点
A 相对主义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诡辩论观点
6、“五行杂以成百物”,“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元气聚散以成一切有形物生长毁灭,这代表了
A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7、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8、以地球为观测点,它上面的山川、房屋都是静止不动的,这表明了
A 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
B 事物的绝对运动状态
C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D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9、“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0、为了解决麻雀吃粮食的问题,采取大规模捕杀麻雀的措施,结果造成虫灾泛滥的事例违背了什么哲学道理
A 事物联系是普遍的
B 世界是物质的
C 矛盾具有特殊性
D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1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
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2、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实践含义的是
A 实践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
B 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 实践是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 实践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1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5、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A 真理是客观的
B 真理是发展的
C 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D 有用的就是真理
1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 进行社会调查
B 分析实际情况
C 理论付诸实践
D 总结经验教训
17、“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
向前进。”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1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 , 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 , 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 , 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 , 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感性认识—理想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
C 认识—实践—认识
D 概念—判断—推理
20、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2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2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是它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A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B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D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24、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实现社会公平
25、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这是因为
A 它是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B 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组合为统一整体
C 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D 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26、以宏观经济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是
A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B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D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27、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28、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
A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
B 社会形态的更替没有规律可循
C 它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D 它的发展是以世界范围内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的
2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是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 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D 法律思想、道德、宗教
30、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3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 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 价值规律
C 剩余价值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
34、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A 价值尺度职能
B 流通手段职能
C 世界货币职能
D 支付手段职能
3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A 不变资本的产物
B 可变资本的产物
C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 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3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最典型的现象是
A 生产过剩
B 商品短缺
C 长期萧条
D 持续高涨
37、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A 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B 销售商品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 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D 补充流通领域的流通费用
38、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构成是商品中的
A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价值
B 不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C 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价值
39、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
A 既让渡货币使用权又放弃所有权
B 只让渡货币的使用权没有放弃所有权
C 只放弃货币所有权没有让渡使用权
D 既不让渡货币使用权又不放弃所有权
4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源泉是
A 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B 土地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 土地资本主义私有制垄断
D 土地的劳动生产率
41、公式W`--G表示的是产业资本循环处于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实现阶段
42、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A 提高平均利润率
B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C 提高剩余价值率
D 提高资本积累率
43、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 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C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44、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A 社会分工的发展
B 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资本主义企业规模的扩大
45、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A 其社会性质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B 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 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
D 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4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仍然是
A 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 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47、利息的本质是
A 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 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C 借贷资本所有权的产物
D 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
4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是
A 《***宣言》发表
B 《德意志意识形态》
C 《资本论》
D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49、下列关于无产阶级民主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 无产阶级的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 无产阶级的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C 无产阶级的民主是人民群众有当家做主的权利
D 无产阶级民主是人民群众享有完全的自由
5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A 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B 是各个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
C 不接受任何非工人阶级的人士加入的政党
D 可以吸收其他阶级、阶层认同党纲、愿为其奋斗的人士加入的政党
5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 所有制基础不同
C 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D 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52、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 无产阶级是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B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5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 集体领导原则
B 民主集中制原则
C 群众监督原则
D 个人负责原则
54、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 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
C 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 建立完善的民主制度
5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通常是指
A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社会主义社会
C 共产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6、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创造的物质条件是
A 现代无产阶级
B 社会化大生产
C 马克思主义理论
D 市场经济体制
57、共产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A 社会制度的完善
B 人们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
C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D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5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彻底的批判精神
C 代表着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D 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59、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 客观辩证的看世界
B 与时俱进
C 不迷信权威
D 自我批判
6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 精读马列著作
B、 善于独立思考
C、 理论联系实际
D、 深入调查研究
61、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 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B 科学实验活动
C 服装的生产加工活动
D 油画作品创作
6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 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运动
B 主观的精神活动
C 人应付自然的生物性活动
D 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6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 矛盾是发展的动力
64、生活和工作中,凡事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 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 共性和个性关系原理
D 肯定和否定关系的原理
65、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是因为
A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B 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 外衣同国内引起作用
D 矛盾双方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观点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原理
B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 内容决定形式
D 辩证否定的原理
6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 人可以创造规律
B 人可以适应规律
C 人可以改造规律
D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68、当代自然科学快速发展,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 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 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 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D 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69、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
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 ( 理论的 ) 认识 , 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 , 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70、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 , 在意
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 , 这种反映形式是
A 感觉
B 知觉
C 表象
D 分析
71、“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72、“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 客观真理论
D 形而上学真理论
73、“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 , 其含义是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7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
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7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 它的作用是通过
A.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 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7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家占有丰富的生产资料
B 资本家拥有先进的技术
C 资本家购买和使用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
D 社会分工的深化
7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 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B 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C 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D 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78、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议会制
B 三权分立
C 普选制
D 民主共和制
79、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 19世纪四十年代
80、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
A 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
B 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
C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D 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
81、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
A 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B 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
C 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
D 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82、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了
A 垄断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B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C 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
D 垄断可以更充分的转移价值
8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实际上的统治者是
A 工业资本
B 农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金融资本
8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D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8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A 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 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 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 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